编者按:8月23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叶永刚教授,应邀参加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主办的第四期“‘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并做了题为《“十四五”时期武汉市文化金融发展的建议》的专题报告。现将发言内容整理发布如下: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期,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在此期间,我们既经历了抗击疫情的重大战役,也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样,我们武汉市的文化产业也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政策窗口期和一个重要的发展转折点。
一、武汉市文化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
从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落实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标省政府和市政府“十四五”规划,总结武汉市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融结合,用金融推动文化产业稳健发展;运用金融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两手一齐抓。
二、促进武汉市文化金融发展的建议
1. 实施武汉文化产业金融工程行动计划。在编制武汉市文化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运用金融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编制文化产业金融工程方案,实施文化产业金融工程行动计划。通过“N”条具体措施,发挥“小工具、大战略”作用,解决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2. 加快各级政府文化产业平台公司改制步伐。按照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实行“国企改制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国有文旅企业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平台公司改制进程,并拓宽其融资渠道,实施“资产规模倍增计划”,扩大融资规模。
3. 提升文化产业信用评级水平。实行资产规模扩充计划,提升政府文化产业国资公司信用评级水平,扩大融资规模,有效解决武汉市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 推动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股改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规范企业行为,股权可以质押融资。
5. 强化企业混改。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同国有文化企业混改,企业混改可以壮大企业规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腾飞。
6. 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体系。成立文化发展基金,结合社会产业基金,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体系,形成金融杠杆,撬动文化产业发展。
7. 设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基金。通过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体系,与省市县产业融资担保基金联动,为文化企业融资增信,同时可将担保基金与产业基金综合运用。
8. 做强湖北华中文化产权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做强做大文化资源交易中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并综合运用各种金融要素市场服务于文化产业。
9. 促进文化产业金融机构创新。利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10. 推进文化产业上市。选择一批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通过股改、混改、重组等金融创新手段进行培育,推动其在境内外上市,并运用资本市场融资。
运用以上金融创新措施,实施武汉市文化产业金融工程行动计划,形成“1+N”武汉市文化金融发展模式,可以迅速扩大文化产业资产规模,提升文化产业信用评级水平,完善文化产业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并将武汉文化产业建成全国文化产业金融工程示范基地。
为进一步推动武汉市文化产业金融工程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建立武汉市文化产业金融工程行动领导班子,强化文化产业金融工程领导;(2)制定文化产业金融工程实施方案;(3)出台相关政策文件;(4)举办专题工作会议;(5)一企一策;(6)一区一策;(7)加强宣传培训工作;(8)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
叶永刚,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工程学科倡导者,国家宏观金融工程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秘书长,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长江金融工程研究院院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北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席金融专家,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立场;
2.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授权,谢绝转载;
3.如经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