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教授,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主办的第二期“‘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并做了题为《“十四五”时期武汉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思考》的专题报告。现将发言内容整理发布如下:
一、“十四五”时期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及产业革命爆发期,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联合国《数字经济报告2019》显示,2018年广义数字经济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15.5%。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够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智能化,培育新动能,促进多元化创新,还能够颠覆传统消费方式,重塑消费新业态,对于城市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大意义。
疫情大大加速数字经济时代的步伐。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模式、消费需求格局以及城市治理模式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有利于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附加值攀升,实现“智的飞跃”;催生多种形式的在线业态,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促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的危机应对能力。
二、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四大优势
一是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市拥有光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化产业基础雄厚,数字经济发展得天独厚。从绝对产值来看,2018年,武汉市数字经济增加值为5772.06亿元,占GDP比重达38.9%,位列中部第一,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从内部结构来看,产业融合是武汉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数字经济中融合部分占比高达71%,而直接部分占比只有29%。
二是优质企业集聚。武汉东湖高新区聚集了2000多家互联网企业,涉及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重点数字经济领域,是武汉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不仅包括斗鱼、斑马快跑等本土独角兽企业,还包括东湖大数据、极目智能等潜在独角兽企业,更吸引小米科技、小红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总部”入驻。
三是硬件设施领先。作为全国首批50个5G试点城市之一,武汉市5G建设规模目前位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位。武汉还扎实推进超算(数据)中心等重点互联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积极与金山办公、小米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为武汉数字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设施基础。
四是市场空间广阔。武汉正着力推进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光通信与移动通信、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智能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融合重点领域,为数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武汉拥有3万家制造类企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旺盛,为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了发展机遇。
三、武汉市“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七大举措
1.聚焦科技攻关,释放数字创新“新动能”
要结合武汉数字技术的需求与痛点,瞄准重点项目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要加快重大数字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研发中心。要深入落实一系列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奖励企业的重大科技成果,鼓励企业科技资源共享,促进成果转移转化。
2.推进集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以东湖高新区、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实施龙头企业专项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国际知名的优质企业,支持本土数字企业向高新区集聚,推动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强园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把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产业集聚区和中国数字经济“新高地”。
3.落实产业数字化,发挥融合发展“新优势”
加速数字技术、产品及服务向各行业的融合渗透,打破传统边界对于行业发展的束缚,发挥光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产业优势,探索智能高端装备、智能汽车、智慧医疗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融合发展先行区。积极推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支持农业智能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整合水平,持续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创新,鼓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强化基础支撑,布局5G网联“新基建”
策划和实施一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项目,重点编制全市5G通信网络布局规划。加强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数据资源和互联网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形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为加快释放数据战略资源价值提供服务保障。
5.关注人才引育,形成数字科技人才“新磁场”
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化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吸引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将“武汉黄鹤英才”、“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人才支持计划重点向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倾斜。探索新型引智方式,鼓励企业采取特岗特聘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支持数字技术企业在境外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完善数字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设置数字领域相关专业,培养后备人才。
6.防范网络风险,构筑城市安全“新保障”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响应体系,出台数据保护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发布各行业数据安全标准,有效防范数字经济运行风险。统筹推进重点网络安全项目的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技术保障支撑能力。推动数字安全产业发展,依托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加快发展面向消费终端设备、数据中心、移动支付、工业软件领域的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
7.推进数字化治理,营造数字化发展“新环境”
改革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切实做好数据确权、流通、交易、监管工作,提升数据的共享水平,营造数字化发展“新环境”。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优化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1.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立场;
2.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授权,谢绝转载;
3.如经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