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清副院长应邀参加襄阳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学者座谈会
作者:邓明亮 点击数: 日期:2020-10-12

10月9日,“十四五”规划专家学者座谈会在襄阳市召开,围绕“十四五”期间襄阳发展定位、“两新一重”、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社会治理、人才强市等议题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市委副书记冯艳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忠运,市委常委李诗,副市长李德彰等领导出席会议,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教授应邀参会,并就“十四五”时期推动襄阳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言献策。

吴传清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推动襄阳市产业转型升级,应坚持“产业是经济之本”,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顺应“数字经济浪潮”;遵循“四强”协同(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综合实力强)和“六链”统筹(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建设“工业强市”。

一是要坚持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1个总目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制造业协调发展、制造业绿色发展、制造业开放发展、制造业共享发展。擦亮襄阳市拥有的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称号,诸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生产基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等,与时俱进,推动襄阳市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成为湖北省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核心增长极。

二是要处理好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两大关系”。

“调整存量”,就是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促进汽车、食品、纺织、化工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做优增量”,就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发展壮大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三大特色产业”。

按照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及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装备制造业”包括八大行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根据国家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以及《“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2020)等规范性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九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

吴传清教授建议,在襄阳市相关产业规划文本、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政策文件中,应规范“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概念术语的表述。装备制造业是襄阳市优势特色产业,应加强全口径的统计;继续推动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发展壮大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为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是襄阳市优势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应进一步发展壮大襄阳市节能环保产业,建设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试点示范。襄阳市是全国重要的军工企业集聚地,应加强襄阳军民融合发展助推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影响力。

四是要实施优化产业生态的重大专项行动。

重大专项行动具体包括智能制造行动;绿色制造行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行动;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行动;工业数字化行动;农业数字化行动;行业隐形冠军培育行动、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等。

五是要持续加强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制定,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落实产业链长制;推进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推进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董煜:面向“十四五”的大趋势、大战略

下一篇:吴传清副院长应邀参加武汉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网络议政厅活动并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