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清副院长: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关键
作者:吴传清 点击数: 日期:2019-08-23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选择深圳?深圳下一步该如何做?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教授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文章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全文如下: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指出深圳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原文中指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积极发展智能经济、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树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理念,构建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过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9.3%,先进制造业增长率为12.0%,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率达到13.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长至58.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为7.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率为9.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增长率超过10%,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22.3%。

 伴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服务经济发展,深圳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制造业服务业化趋势明显,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步转变为大规模定制,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边界日渐模糊。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制造强国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产业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深圳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经之路。

 增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动因,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是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因。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产品、市场、管理组织融合过程中,一方面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合作,搭建深圳研发共享服务公共平台。另一方面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企业同行、用户、供应商、服务商、经销商等生产经营伙伴转变为创新伙伴,纳入外部资源发挥创新溢出效应、学习效应和规模效应,在持续的产业技术创新互动过程中形成网络互动关系,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增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动因,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从单纯提供实物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系统解决方案转变的过程。制造业企业价值链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形成新的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放松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管制条件,在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强化法治政策保障”,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规范行业进入和退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性成本。另一方面,推动制造业延伸产业链,通过向上下游服务环节延伸,在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强化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维护维修、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创新竞争和盈利模式。

(文章转载自: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上一篇:吴传清副院长关于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深度解析

下一篇:魏伟副院长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政策解读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