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主办,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多学科研究团队共同承办的长江中游地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复苏政策研讨会在线召开。会议聚焦“长江中游地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复苏政策”,邀请来自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疫情对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疫后时代推动长江中游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地区省份经济复苏政策研究等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深入研讨。
/ 吴传清 /
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促进湖北省制造业复苏发展的思路与促进政策》
内容概要:吴传清教授指出,为做好援企、稳岗、促就业、保民生等工作,推动制造业复苏发展,湖北省要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
一是坚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从落后产能和过剩产品淘汰、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引领、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提高工业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实施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行动,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重点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以及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特别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新动能培育行动,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二是更加重视制造业领域的产业链完善、产业集群发展。重视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培育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统筹”。完善和整合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政策,明细政策支持清单,形成政策支持合力,提高产业集群政策绩效。
三是加强政策落实和储备,切实发挥好“政策工具包”作用。加强对国家和地方已出台政策的梳理、宣传和落实落细。推广企业网格员制度、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制度、一对一联络员制度、一企一策和一事一议制度等。同时,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企业诉求,加强政策绩效评估和政策储备研究,完善政策,精准施策。
/ 刘耀彬 /
南昌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长江经济带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区域合作与治理的新路径》
内容概要:刘耀彬教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轨迹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社会新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分析框架,提出长江经济带后疫情时代区域合作与治理路径。他认为,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外生冲击,逆全球化浪潮、产业链碎片化、教育链与科技链脱钩等矛盾激化,以湖北为重心的长江经济带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整合能力响应不足,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与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刘耀彬教授指出,“后疫情”时代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从7各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有效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区域资源再配置;二是“有为政府”因势利导产业链重构,推动区域产业再协同;三是绿色“科技链”再融合,推动区域绿色协同治理全面升级;四是以“数字经济+新基建”,强化企业自生能力;五是推进“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区域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高地;六是夯实“城市群一体化”,推动区域发展再协调;七是推进“县域城镇化”与“特色小镇”多元化发展,带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 范斐 /
武汉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疫后时代长江中游地区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与促进政策》
内容概要:范斐副教授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在维持消费、保障就业、稳定市场、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够为长江中游地区疫后经济复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重要引擎。为此,长江中游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已经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范斐副教授认为,面对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整体较为滞后、企业转型劳力不足、数字化转型区域环境需要优化等短板,长江中游地区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应加快培育新动能,着力壮大数字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流通制度,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
/ 王磊 /
武汉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疫后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扩容提质的思路与促进建议》
内容概要:王磊教授指出,在疫情影响下,中部三省消费市场在整体上受到较大冲击。从消费结构来看,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旅游住宿行业受到冲击明显;从消费模式来看,线下消费大幅减少,但线上销售和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逆势上扬。王磊教授认为,受疫情冲击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消费意愿和能力并未消失,且由于在线消费对到店消费的替代率提高,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和供给结构优化的步伐。因此,为尽快实现长江中游地区消费扩容升级,应充分关注消费地区差异、重点消费群体、新兴消费方式、重点消费领域、跨区域消费合作等问题,抓住机遇、因势施策,加强省际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复苏。
/ 李琳 /
湖南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疫后时代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因势而为培育新引擎》
内容概要:李琳教授认为,新冠疫情在给我国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催生了新机遇、孕育了新动力源。此次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产业—企业”三维分化性。深刻洞察这种分化性所伴随而来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准确把握疫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路径至关重要。以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例,李琳教授指出,疫情对湖南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且区域影响分化性、行业影响分化性、企业影响分化性明显,同时表现出影响渠道由供给端转向供给与需求端叠加,高技术制造业逆势上扬但对冲力不够,纾困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仍然存在等特征。同时,在疫情影响下,也暴露出湖南制造业发展存在传统优势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水平亟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亟待“补链”、“强链”,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亟待深化等短板和不足。为此,李琳教授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抓手,以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为发力点,以联合建立“三平台一标准”为载体,以增强产业综合承载力为主措施,以加快“新基建”为契机,以优化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为主策略,将打通复工达产帮扶政策“最后一公里”的短期政策与着眼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政策有机结合,提高政策的综合实施效应,聚焦“短板”,精准发力,培育疫后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徐斌 /
江西财经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疫情对江西省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复苏对策建议》
内容概要:徐斌教授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下,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恶化投资预期、融资渠道不畅限制扩展能力、创新能力不足掣肘生产效益、产业链条不全制约生产配套,导致制造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徐斌教授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健康养生、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产业,面临有利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基建”是确保经济稳定运行的现实需要,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徐斌教授建议,以数字经济推动江西复工复产,首先应通过加快推动国内企业上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在企业组织之间加快数字生态共同体建设、提高数字产业化水平等具体措施,推动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其次,要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治理重心前移,强化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加快资源共享和案例宣传,加快数字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