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作者: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匠城 点击数: 日期:2021-07-19

近期,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未来武汉市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发挥战略引领、刚性约束、空间保障等基础作用。

《规划》主要包括9部分内容:(1)规划总则;(2)城市愿景和发展目标;(3)落实“长江大保护”,优化国土空间格局;(4)尊重自然,锚固山清水秀的生态框架;(5)集约高效,建设繁荣宜业的幸福家园;(6)三港联动,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7)夯实基础,构建安全健康的韧性城市;(8)彰显魅力,打造世界滨水文化名城;(9)创新治理,推进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城市性质与城市愿景

回顾武汉市发展历程,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及定位如下:

上世纪50年代: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方针指引下,总规重点是“为大型工业建设服务”;

上世纪80年代:总规定位武汉是“湖北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湖北省省会”;

1996年版总规:将武汉定位为湖北省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讯枢纽;

2010年版总规:武汉城市定位上升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中提出武汉市的城市愿景是:

创新引领的全球城市

江风湖韵的美丽武汉

本次规划提出武汉市的城市性质为:湖北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世界滨水文化名城。

规划范围与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为武汉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8569平方公里。

至2035年,规划可容纳常住人口1660万人。按照2000万人的服务人口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重点内容

一、落实“长江大保护”,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规划》提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在国家层面构建国家区域发展“钻石结构”。发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发挥武汉在省域和城市圈的龙头带动作用。

《规划》提出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锚固生态空间;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障农业农村空间;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锁定城镇空间。构建“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国土空间基本格局。

 

 

二、尊重自然,锚固山清水秀的生态框架

《规划》提出保护“两江八水、多山多湖群”区域生态本底;锚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全域生态框架;建立全域生态保护体系,统筹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三、集约高效,建设繁荣宜业的幸福家园

《规划》提出构建“一主、四副”的城镇空间格局,主城做优、四副做强;优化形成“五个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主体功能区布局;建设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包括完善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打造优质社区生活圈;通过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留传承乡村特色风貌等方式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四、三港联动,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提出整合武汉交通资源,全面提升武汉空港、陆港、水港的联运能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包括: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门户,建设国家高铁网络中心,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五、夯实基础,构建安全健康的韧性城市

第一,牢筑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资源能源供给、防灾避险、环境保护、品质提升等。第二,形成高效畅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构筑区域一体化的骨干路网,优化主城、副城、组群路网。第三,打造“轨道+”绿色出行楷模。

六、彰显魅力,打造世界滨水文化名城

《规划》提出构建彰显“两江三镇、六楔百湖”的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城湖共生、水岸交融”的滨水特色空间;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七、创新治理,推进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规划》提出建立“刚性约束、刚弹结合”的用途管制体系;构建规划层级落实机制;形成“滚动推进”的规划实施模式;建立“智慧仿真”的监测评估系统。其中,本次规划中构建了“市-区-单元”规划层级,强化上位规划对下层次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通过城镇单元、田园单元和生态单元的详细规划对具体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实施性安排。

 

以下是规划全文:

 

 

更多精彩,请扫描网页下方【微信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一篇:【科研动态】魏伟副院长当选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下一篇:【活动预告】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