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长江经济带要通过培育新动能推进绿色发展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18-05-14

“总体上看,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在实地考察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之后,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后,习近平再次专门就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座谈会。

两年多前,习近平在重庆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此次他在武汉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五大思路加强大保护

时代周报:“化工围江”是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仅石化、化工、医药三大行业就有企业12万家之多,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巨无霸,如南京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征石化、巴斯夫、建峰化工。要实现大保护,这些企业该怎么办?

李佐军:这些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转型,就是由原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转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或者转型到绿色低碳的轨道上来。升级,就是由低附加值升级到高附加值,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一部分无法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比如明显没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低、排放高、污染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僵尸企业,该关停就关停,否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阻碍转型升级的步伐。

实际上,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城市这几年一直都在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动能,。推动绿色发展,当然难度很大,涉及债务处理、人员安置、资产重组以及地方经济指标下行压力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

时代周报:目前湖北宜昌等一些地方在进行沿江化工企业清零行动,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如何应对这个周期内可能出现的种种压力?

李佐军: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强调生态保护,短期内必须要有所牺牲和放弃,有些企业和项目必须淘汰,由此带来地方经济指标下行压力、就业等问题在所难免。从中长期来看,必须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六个方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增加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改善地方生态环境,形成更好的吸引投资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通过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两者协调的效果;通过提高环保、资源能源消耗的标准,倒逼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改善环境,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

时代周报:从长江流域的开放和保护角度而言,接下来该采取哪些办法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

李佐军: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有五个思路。第一,全领域来做,即长江流域所有的空间、行业、城乡,都要全力去做;第二,全环节来做,即研发、设计、生产、运输、营销等环节都要强调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第三,全时段来做,即不管白天黑夜,所有时间段都要去做;第四,全手段来做,要把行政手段、市场手段、法制手段结合起来,过去更多地强调行政手段,效果立竿见影,但副作用和后遗症比较大;第五,全社会来做,即企业、居民、政府、社会组织等所有主体都要共同参与和行动。

时代周报: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列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之一。目前,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是否已经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李佐军:国家层面市场化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政策尚在制定之中,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推动生态补偿的行动尚未完全展开,个别省市可能在局部进行了一些小的行动,但整个长江流域是一个体系,生态补偿一定是更大范围的行动,局部的行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深圳大鹏新区的生态补偿做得较早,取得了较好成效,其经验可以借鉴。

区域协作十大要点

时代周报: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11省市,多年来各省市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攀比性,如何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

李佐军:同质化是老问题,也是老难题,在现有体系和发展模式下,具有必然性。要做好长江经济带的统筹发展,就必须尽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建立统一的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市场,出台统一的规则、政策及标准,由此各种生产要素才能自由流动,形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每个省、市、县乃至乡镇要各自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找准特色定位,错位发展,分工协作,形成各地的特色竞争力。

时代周报: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打造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目前三大城市群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

李佐军:城市群是一种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分工协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对此有过深刻论述,所以我国一直强调鼓励发展城市群和大都市圈,鼓励区域经济一体化。

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基础等因素的差异,长江经济带目前形成了三个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具有必然性。要建设好整个长江经济带,在鼓励城市群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协作,因此成立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此外,每个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也要加强协作,形成协调机制。

协作的内容很多,第一,思想认识上要有协作意识;第二,要有协作的组织或者管理机构;第三,要有协作的政策,比如统一性的财政、土地、科技等政策;第四,要有一体化的规划,现有规划也要衔接好;第五,产业方面的协作,产业错位发展,各自发挥特色产业;第六,空间布局的协作,要形成一个合理的城镇体系;第七,基础设施方面要互联互通;第八,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协同推进;第九,科教资源方面的协作使用;第十,形成品牌协作效应。这十个协作内容,现在有些方面已经在推进了,有些方面还没有进展。

中部崛起的“牛肚子”理论

时代周报:目前武汉被誉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最受益的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腰”。与其他城市相比,武汉有何优势?

李佐军:武汉在中国地理位置上就处于中心位置,历史上九省通衢,是长江、汉江两江汇流的城市,是京九铁路的重要站点,是重要的交通要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也是我国现代工业中重工业的主要汇聚地。武汉腹地广阔,周边多地都是鱼米之乡,农业发达,土地肥沃。此外,武汉科教实力强大,高校众多,人才汇聚。总体而言,武汉有较好的基础,在长江经济带中,是代表中部的中心城市。

在中国整个版图中,中部一直被相对忽视,过去多年来主要强调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尽管提出了中部崛起,但一直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动作。此次,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实际上弥补了国家区域战略的一个重要短板。作为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可以在中部崛起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硕士导师张培刚教授(注: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提出了“牛肚子理论”,非常形象地论证了中部崛起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他在“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放牛,有一次一头水牛陷入泥沼,怎么把它拉出来?大家先牵牛鼻子,拉着牛头使劲往上拉,但牛身却越陷越深;后来拖牛尾巴,也拖不起来;最后通过粗木杠,垫起牛肚子部位,才把牛拉出泥潭。张教授由此得到启发:东部相当于牛鼻子,西部相当于牛尾巴,广大中部地区就是牛肚子,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在沿海开放同时实行中部崛起,带动西部开发,这样整个国家才能够真正崛起。否则,只拉牛鼻子、只扯牛尾,无法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时代周报;长江经济带将从哪些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佐军:长江经济带是中国产业结构中具有典型性的一个地区,一、二、三产业比较齐全,尤其是制造业相对发达,传统的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培育新动能的任务较为艰巨。这一次总书记在考察中特别强调要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我认为这是抓住了长江经济带下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病根、抓源头,任何问题必须要解决动力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来切入。

从破除旧动能来看,第一,去疴,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僵尸;第二,转型,包括产业绿色化、产业集群化、产业特色化、产业国际化;第三,升级,包括产业高端化、产业信息化、产业智能化、产业品牌化;第四,融合,要推进产业链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

从培育新动能来看,第一,要找准新产业,标准是:一要按照各地的特色优势去找;二要按照市场的方向或者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去找;三要按照技术进步的方向,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去找;四要按照政府政策鼓励的方向去找;五要按照绿色低碳的潮流要求去找。第二,培育新主体,一是培植,从本地培育出新主体;二是新生,老树发新芽,在现有旧主体、旧企业里找出新芽;三是引入,从外部引入新主体;四是合作,本地与外地合作设立新主体。第三,运用新手段,一是研发、应用新技术;二是培养和引入新人才;三是获取和整合新信息;四是建立完善新组织。第四,实施新策略,一是人才引领;二是项目支撑;三是市场导向;四是政策支持;五是产学研结合。

文章转载自《时代周报》时代在线,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邓宏兵: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

下一篇:徐辉、刘世伟等:省级空间规划怎么做、如何管? ——以《江西省空间规划(2016-2030)》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