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倩: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11-07

编者按:11月5日,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孟晓倩,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主办的第六期“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论坛,并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学习心得,做了题为《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专题报告。现将发言内容整理发布如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城镇化战略做出了明确部署,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建设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民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分别较2015年提高了4.5和4.4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实现快速提升。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发展新动能、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十四五”建议中关于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2)合理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适当培育多个中心;(3)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4)提升城市治理水平;(5)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6)促进城市更加健康安全宜居。与“十三五”相比,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加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强调要合理控制特大城市规模,适当培育多个中心;强化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更加强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和管辖范围,解决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问题。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城市发展不仅考虑规模经济效益,更要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

二、合理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适当培育多个中心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引导超大城市提升高端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向外疏解非核心功能。在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聚集的同时,促使大城市能够发挥集散效应,把虹吸来的资源疏散一部分到周边区域,不要搞一城独大。

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作为大城市资源外溢与扩散的方向,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加快发展重点城市群,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以轨道交通为重点健全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合理延伸,中心城市通过交通连接,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城市群体系: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促进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发展;分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引导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积极支持小城镇发展;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三、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抓紧补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

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加快县城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持续深化重点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进一步完善“三挂钩”等配套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原则。

五、促进城市更加健康安全宜居

打造和谐舒适的宜居城市;打造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打造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把生态文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机制改革。城市发展要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水平。


作者简介: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1.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2.本文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授权,谢绝转载

3.如经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薄立明: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下一篇:夏晶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